景點:鰲頭磯 清真寺 臨清運河鈔關 臨清舍利塔 季羨林先生資料館
1、臨清宛園 AAA
推薦1
臨清宛園
宛園是臨清市三和色織集團將企業與文化有機結合的瑰寶。它創建于1999年,占地近10畝,整個園林以運河文化為內涵,布局緊湊靈活,空間劃分時閉時合、曲直相間、氣氛各異。進入宛園正門,映入眼簾的時一座渾圓碩壯的石峰,正面刻著季羨林先生手術的8個的大字“壺中天地曲徑通幽”。背面為“觀魚驚月”四個行書大字。走過“知魚檻”往西半壁廊上,鑲嵌著自國學大師季羨林、全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,以及書畫名家康殷、黑伯龍、孫大石、劉炳森等人的各體書法精品。運河文化資料館:第一展室展出了臨清的歷史沿革,運河開鑿變遷過程,臨清名人書法真跡等。第二展室展出的是臨清的名勝古跡和風物。第三展室石臨清歷史名人事跡,有唐代哲學家呂才、明代文學家謝榛、抗日民族英雄張自忠、當代著名學者季羨林等。奇石館: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而成的200多塊千姿百態的奇石。有五億年前寒武紀的“燕子石”、幾百萬年堆積而成的“鐘乳石”、惟妙惟肖的“菊花石歡迎訪問十大臨清旅游景點
2、聊城舍利寶塔 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
推薦2
聊城舍利寶塔
舍利寶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現已被評為國家AA級旅游景區,它與通州的燃燈塔、杭州的六合塔、鎮江的文峰塔并稱“運河四大名塔”,為運河岸邊一標志性建筑。舍利寶塔建于明萬歷三十九年(1611年),塔高61米,九級八面,樓閣式,通體近垂直,磚木結構,塔頂呈將軍盔形,屬省內僅見;嗣,每面長4.9米,底面積為186平方米,其空間面積可達7000平方米,外檐磚木結構,檐下為陶質仿木出挑斗拱,轉角斗拱下垂蓮花垂柱,斗拱下部鑲嵌陶質“阿彌陀佛”四字。門楣上鐫刻“舍利寶塔”四字。進入塔室,各層辟有轉角形石質梯道,可迂回逐層登至頂層。各層為穹隆頂,頂上施龍骨架,地面平托金絲楠木樓板,平面鋪青磚,每層辟八門,四明四暗。各層塔心室內皆有刻石,畫像鑲嵌壁上,寶塔中心部位原有金絲楠木通天柱,上至塔剎下直落地宮,以承托每層平面負荷,此作法當屬宋代遺風。臨清舍利寶塔并非為“舍利”而建,而是緣于風水。明萬歷年間,臨歡迎訪問十大臨清旅游景點
3、中華海棠園 AA
推薦3
中華海棠園
景區位于臨清魏灣鎮,始建于1998年,占地面積1020畝,是一家集種植、銷售、觀賞、休閑、餐飲為一體的旅游景區。中華海棠園是江北最大海棠園,經過多年的適應性試種和篩選,精心選育出了一批適應我國北方地區土壤和氣候條件,花、葉、果俱佳的彩葉觀賞樹種180多個。主要以北美海棠為主,另有碧桃、楸(qiu)樹、梓樹、丁香灌木、紅王子錦帶、粉公主錦帶、歐洲雪球、紅瑞木、各種梅花等花木。 中華海棠園常年免費開放,春季繁華似錦、夏季彩葉艷麗、秋冬季樹上綴滿了各種色彩的果實,令人賞心悅目,植被類型絢麗多彩,競相掩映。歡迎訪問十大臨清旅游景點
4、臨清清真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
推薦4
臨清清真寺
清真寺,阿拉伯稱為“麥斯吉德”,意為“禮拜的場所”,臨清俗稱“禮拜寺”。臨清原有三座清真寺,F保存完整的是北寺和東寺,均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F在所見到的北寺位于元代會通河與衛河交匯處,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間。此時正是臨清最興旺的時期,臨清由縣治升為州治。寺內碑刻記載,至今已有400余年的歷史了。此寺占地面積約2萬余平方米,主要建筑由東西軸線排列,依次為甬道,牌坊門。望月樓,沐浴房,南、北講經堂,南、北角樓,正殿,后殿,影壁,后門等殿、堂、樓、間86間。望月樓為歇山重檐牌樓式建筑,結構精巧,玲攏別致。六楣正面鑲毛澤東手書“清真寺”匾額。望月樓后面懸掛兩塊匾額、一塊書“正意誠心”,一塊書“彝倫攸敘”,系清代乾隆、嘉慶年間名人書寫!〈┻^望月樓,便步入石材壘砌的丹墀,四面玉石欄桿環抱。一座宏偉壯觀,富麗堂煌的高大建筑便展現在面前,這就是清真寺的主體大殿。它由隆起前殿、后殿、抱廈等組成勾連搭式建筑歡迎訪問十大臨清旅游景點
5、古沙洲森林公園
推薦5
古沙洲森林公園
公園規劃范圍包括臨清銀杏大觀園及周邊營子、瑤坡、薛店三村的古梨園、古杏園、老蘋果等,為臨清市黃河故道集體林集中分布區。公園位于臨清市城區西南10公里處,界于臨冠公路(S260)和臨館公路(S315)之間,涉及面積3000多公頃,規劃精品園區面積800公頃,該區域森林覆蓋率達到82%。精品園內自駕觀光旅游線長達21公里,步行線32公里。 精品園區有臨清市黃河故道銀杏大觀園、古梨樹、古杏樹、老蘋果林等果樹集中分布區。區內保留著大量的古梨樹、古杏樹等古樹資源。據臨清市林業局初步調查,公園規劃范圍內現有古樹群八處,保留各類古樹4萬余株;其中:500年以上的古梨樹400株、古杏樹210株,300百年以上的古梨樹3500株、古杏樹614株,百年以上的古梨樹19500株、古杏樹17110株遍布園區。園區賞花期(山茱萸-—古杏樹—桃樹-梨樹—蘋果樹)長達60天,采果期(麥黃杏-五月鮮桃-紅嘎啦蘋果-水蜜桃歡迎訪問十大臨清旅游景點
6、臨清鳳凰嶺
推薦6
臨清鳳凰嶺
京杭大運河象綠色的飄帶將臨清城纏繞起來。在這條飄帶的彎曲處,有一座人工堆積的綠色小丘,綿延數里。當年,乾隆皇帝沿運河七下江南,路過臨清,曾在此題榜作聯,賦詩弄墨。此處原有一座建筑稱‘無為觀”。乾隆三十年(1765年),他給無為觀題“福佑津途”作榜,題“雙閘節宣資利濟,三元調燮協寧居”作聯。三十五年(1770年),乾隆南巡又來到這里,看到這里景色宜人,竟引得他走下龍舟,漫步在嶺上。從此,此嶺便贏得了鳳凰嶺的美譽,并以“鳳嶺鐘英”而列入臨清十六景名冊。乾隆三十九年(1774年)、乾隆四十一年(1776年),乾隆先后撰書《臨清嘆》、《臨清歌》著名的長篇詩文,并刻石立于鳳凰嶺下。詩文開篇兩句寫道:“臨清傍運河,富庶甲齊郡”。乾隆多次為“無為觀”題詩,并書寫上石。民國二十一年(1932年),于嶺下建進德分會(當時的山東省主席韓復榘倡辦的為士紳聚會之所)為紀念在臨清倡辦義學的千古奇丐武訓先生,建造了一歡迎訪問十大臨清旅游景點
7、運河鈔關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
推薦7
運河鈔關
臨清運河鈔關(收取關稅之所)在鰲頭磯南300米處大運河西岸。始建于明宣德四年(1429年),延存至今已有570余年的歷史,F存有鈔關儀門,南、北穿廳,公堂、巡攔房、船料房、官屬合房等80余間古建筑,院內存有明代和清代碑刻。在運河槽運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,是一處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,并且是全國唯一的一處鈔關舊址。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明代之初,基于臨清成為漕運咽喉、商業都會以及諸王練兵、漕糧儲積、貢磚燒制、商市稅征等原因,永樂二十一年門1423年),山東巡撫陳濟上疏:要求在臨清設鈔關。宣德四年門1429年),鈔關之設自此始。這時運河上共設鈔關七處,臨清為其一。宣德十年(1435年)朝廷在臨清又增設戶部榷稅分司,以督理關稅,至萬歷年間,臨清鈔關年征收船料商稅銀八萬八千余兩,居全國八大鈔關之首,占全國課稅額的四分之一。山東省萬歷年間一年稅課銀只有八千八百余兩,僅及臨歡迎訪問十大臨清旅游景點
8、臨清文化中心
推薦8
臨清文化中心
臨清文化中心位于山東臨清溫泉路以南,大劇院以東,曙光路以西,濟津河以北,規劃占地面積8.71公頃,總建筑面積2.5萬平方米。臨清文化中心由規劃展覽館、文化館、博物館、張自忠將軍紀念館、季羨林先生紀念館、張彥青藝術館六館組成,是集場館、園林綠化、水體景觀、運河公園、迎賓道路等多種景觀元素為一體的大型景觀建筑群。臨清文化中心整體布展面積15000平方米。其中規劃展覽館作為展現臨清城市建設風貌的重要展館,分為形象展示、歷史沿革、城市總體規劃等14個展示區,運用了31項多媒體設備和先進的高科技設備,展示臨清城市規劃的變遷;博物館以專題和單元結合的形式,展現臨清作為中國運河名城·千年古縣的悠久歷史和文化積淀;張自忠將軍紀念館由序廳、碑刻、生平事跡、影視播放、書畫題詞五個展廳組成;季羨林先生紀念館展出圖片、實物資料200余件,陳列各類書籍及季羨林先生部分著作手稿3000余冊;張彥青藝術館設置九個展廳,歡迎訪問十大臨清旅游景點
9、聊城張自忠將軍紀念館
推薦9
聊城張自忠將軍紀念館
張自忠將軍,字藎忱,是臨清唐元村人。中學畢業后,先后入天津、濟南政法學校讀書。因痛心國勢衰弱,列強侵凌,辛亥革命起事,他加入同盟會,毅然投筆從戎,首入車震部參軍,后轉馮玉祥將軍部下,由學兵升任排、連、營、團、旅、師長,成為西北軍后起之秀。1933年,長城抗戰事起,張將軍擔任二十九軍前線總指揮,在喜峰口阻擊日寇,出奇兵重創侵略者,威震中外。后轉戰魯、豫、皖、鄂四省,多次取得重大勝利。1940年5月,將軍奉命渡襄河出擊,沿途殲敵累萬。5月16日,轉戰湖北宜城十里長山,與日軍浴血奮戰,身負數傷,仍振臂呼喊鼓舞部屬奮勇殺敵,部隊傷亡殆盡,張將軍不幸壯烈殉國,時任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兼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,年五十歲。周恩來同志在紀念張將軍殉國的文章中寫道:“他的殉國,影響之大,絕非他人可比……每讀張上將渡河前兩封遺書,更覺其忠義之志,壯烈之氣,真可以為我國抗戰軍人之魂。”1982年,國務院追認張將軍歡迎訪問十大臨清旅游景點
10、黃河故道地質森林公園
推薦10
黃河故道地質森林公園
公元前602年,黃河在淇河、衛河合流處決口,自南向北暢流,行水613年。春秋時代謂之大河,亦謂老黃河。黃河故道即為老黃河之遺跡。臨清市境內的黃河故道長約70公里,總面積約13萬畝。黃河故道地質森林公園主要集中在先鋒辦事處境內,面積1萬余畝,一期開發2000木,北依邢臨高高速,南靠省道322線,西鄰京九鐵路,東有德商高速,區位優勢明顯,交通非常便利。公園內古沙丘連綿起伏,宛若一條蒼龍盤旋而臥,蔚為壯觀;近2公里長的古堤和古馳道至今仍保留著原始風貌;1萬多株古椹樹蓊郁蒼翠,樹齡大多在300年左右,森林覆蓋率高達80%,是名副其實的“秦漢古河道、明清椹果園”,被人們譽為“天然氧吧”、“世外桃源”,至今仍流傳著大禹曾在此治水、秦始皇由此東巡等古老的風俗傳說。園內古椹樹千姿百態,所產椹果不但口味鮮美酸甜、且具有很高的醫院價值,據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椹果單食、止消渴、利五臟關節,通氣血;安魂鎮神,變白不歡迎訪問十大臨清旅游景點
午餐后游覽享有古代八大鈔關之一的【運河鈔關】(約40分鐘)其鈔關為明清兩代中央政府設于運河督理漕運稅收的直屬機構,也是目前僅存的一處運河鈔關,F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對于研究明清時期的經濟非常重要。午餐后游覽建于明萬歷三十九年的【舍利塔】(約50分鐘)此塔與通州的燃燈塔、杭州的六和塔、鎮江文峰塔并稱“運河四大名塔”。登高萬遠,感受運河古文化。后參觀國學大師、文學泰斗【季羨林紀念館】(約1小時)了解人物履歷與往事。感受“國寶”之印記。之后體驗 “老臨清”茶俗,感受臨清茶文化。